防化服的防护原理、选择原则和依据
合格的防化服都拥有不错的防护性能,但并不是说穿了就可以真正有效防护化学危害,防化服不专业或防护级别不够都会造成防护无效。所以说,了解防护服的防护原理,选择合适的防化服十分重要,下面劳保会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防化服的防护原理:
化学品有液态、气态和固态。化学品透过衣物(防化服)的方式有两种:穿透和渗透。穿透是指化学品透过衣物的缝隙从外面到达内表面的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渗透是一种化学过程,化学品首先从织物的外表面吸附,然后通过分子运动到达织物内表面,最后再从织物内表面解析出来。
对化学品的防护主要参考两个参数,即渗透时间和渗透速率。渗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开始渗透速率很低,然后逐渐增高,最后达到平衡。对标准参透时间的确定,欧洲标准为渗透速率达到1.0μg/cm2.min。标准渗透时间是安全穿着时间的重要参考数据。
在防化服的实际穿着过程中,当防化服接触大量化学液体时,渗透过程即已开始。随着防化服穿着时间的延长,渗透速率逐渐提高,但对于反复穿着的防化服,我们并不能累计它同化学品接触的时间,也不能确定穿着时化学品的渗透速率究竟达到了什么水平,因而不能确定该防化服是否还能提供有效的防护。而且对服装防护性的测试都是破坏性的,确定了其防护性,这件防化服也就不能再穿了。
因此为了提供更安全有效的防护,在国外发达国家现在推出了“有限次使用的防化服”,这种防化服有详细的测试数据作为支持,在使用后就可丢弃处理。这样不仅每件防化服的价格可大大低于重复使用的防化服,既降低了成本,又确保了防护的安全有效。
选择防化服的基本原则和依据
现在市场上的防化服主要是有限次使用防化服以及可重复使用防化服两类。毫无疑问,较之可重复使用的防化服而言,有限次使用的具有许多优势,如无须除污、轻便、成本相对较低、显著的卫生性能。尤其对于污染区域内艰苦的体力劳动而言,一般不建议同一套防化服重复使用,因为过多的排汗可能导致病菌泛滥(细菌、霉菌等)。而且可重复利用防化服的清洗、保存是一项复杂、耗时、高费用的工作。因此,从安全和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应尽量使用有限次防化服。
就防化服本身而言要考虑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是防护性。第一,防化服所选用的材料必须对相应的危险品具有防护功能。厂家/供货商应能提供相关的渗透数据,使用者再根据特定危险品的时间来确定安全穿着时间。第二,防化服的工艺质量也间接决定着防化服的防护性和耐用性,相关规范包括缝线、尺码、质量控制与保证。防化服的尺码,应保证合身,否则过大容易被周围物体勾绊,过小则容易撕裂,不仅危险而且极不舒适。
理想的防化服需兼具防护性、耐用性和舒适性。如果防化服的穿着让人感觉压抑,即使配备了防化服,工人也可能会因为不够舒适而拒绝穿用。通常舒适性如的防化服可能防护性不够,比如传统的机织材料的防化服;而防护性好的防化服又往往非常笨重,如传统的橡胶和PVC防化服。
劳保会提醒大家在防化服选择时,还应考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防护级别的产品,当然防化服的防护级别越高,价格就越高,所以如果实际情况并不一定要求很高的防护级别,那就会造成成本的浪费。
来源:安全管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