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放射源工作的职业防护
电离辐射的卫生防护因照射方式不同应采用的措施亦不同。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的途径有外照射和内照射。2023劳保展的小编了解到,使用封闭源的职业接触属外照射,从事开放源作业的危害主要是内照射。
一、外照射的防护
企业作业中接触封闭源的机会见于射线的机械探伤、自动对位、射线自动测厚、测密度等。即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能和测试器接受的射线强度来进行检查、判断从而进行自动控制。从事此项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射线防护知识的专业培训和就业前体检,取得上岗合格证。根据射线的强度与接触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接触时间成正比的关系,采取以下基本防护措施:1、时间防护:即尽量减少在电离辐射场中逗留的时间,如电动操作发生故障时,进行手摇安全轮复位而靠近辐射源;或抢修设备而接近辐射源工作时,应限制个人操作时间,将可能受到的照射剂量控制在拟定的限值之下。2、距离防护:尽可能增加作业人员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操作者采用远距离电视监视摇控操作。在发生事故,如辐射源脱落,应在屏蔽条件下用远距离器械钳取,不得直接用手取源装配。3、屏蔽防护:操作人员与辐射源之间应有可靠的防护屏障,屏蔽材料应根据辐射源的性质(X、射线或中子)来选择。4、控制辐射源强度:在满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低辐射源。
二、内照射的防护
从事开放源作业时,放射性核素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的途径进入体内,对机体进行持续性照射。为了保障从事开放源作业人员和周围居民的健康和安全,根据接触到的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放射性活度的不同,将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及工作场所进行分类和分级。根据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的放射性核素的等效年用量分为三类;根据放射性核素的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分为三级。对不同类、不同级开放性放射工作场所的卫生防护均有严格的要求。从事开放源作业的工种见于含防射性物质的矿石的开采、选炼、荧光涂料的制造和使用,医院的同位素室等作业。开放性作业有环境污染的问题,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工艺过程,如忽视防护均可将放射性尖粒带到生活区。因而对开放性作业场所应防止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和进入体内的问题。首先在厂址选址上要把好关,要选择地势高、地下水源低的下风向,尽量在水源的下游,在工作建筑区内不能修居民区。要采用三区区分的建筑设计(活性区、过渡区、清洁区),在过渡区和清洁区之间有卫生工作室,可洗澡、更衣。不准把活性区的东西带到清洁区,以放射性粘污的监测结果作为是否放行的标准。要有废水的专用下水道及处理设施,空气净化的捕尘和固体废物的存放和处理设施。定期进行辐射监测和职业体检,以便及时发现防护工作薄弱环节,改善防护条件,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工人安全健康。
以上是2023劳保展小编为您介绍的从事放射源工作的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详情,欢迎来展会现场看看!